21 1月, 2010

The face of the Globalization

網路商業化之後,全球化成為近年來最為熱門也最廣泛討論的主題之一,不論是在學術或是商業or文化上.學習過社會學中的全球化觀察之後,過去一直以為自己已然看清全球化的脈絡與事實,但今天的剛剛,我發現我錯了,我也是戴著有色眼鏡觀看全球化的'俗民'之一,想到這,心突然冷了一下.
今天不知道吃錯啥,晚飯後上網時覺得肚子不太對,又怕廁所太無聊,就順手拿了一本論述全球文化的書(因為現在覺得他寫的很糟,所以也沒有興趣挪動屁股去拿它),在翻了目錄以及觀看一些內文與結論之後,我發現大多的學術專家所做的只是把自己關在學術象牙塔裡,跟工蟻一樣,拿著別人不懂的辭彙以及所問大頭專家所說的隻字片語拼湊出不實際的東西.
全球化的學術架構建築在網路,通訊,商業,人才,物品,知識的流動,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應該說是減少),所以造成了全球在經濟,文化,人文,政治...等各層面的重大影響.看起來是很對,但大家忽略了一點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造成流動所需要的能量'.用白話來說也就是資本(包括金錢,文化財),基礎建設,知識,人才等擁有的量與能力,先討論這些才能繼續討論願意與不願意的衝突(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衝突).
這也是我移居到低度開發國家所有的體認,在沒有足夠能量將自己的生活hook上所謂全球化網絡之前,永遠是屬於第三世界的邊陲地帶.在這樣屬性的地區或國家內,全球化只有商業的全球化,單向度的被宰治.我觀察到的全球化僅只是商業全球化所創造出來的虛幻美麗泡泡罷了,社會學家的我說,邪惡的商業全球化快要統治世界了.

14 9月, 2009

為與不為

人的思緒往往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為與不為,似乎在決定後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跟藉口給自己台階下.
對於他人信賴的假定,總是成為是對他人過度的依賴.
習以為常採取的旁觀者視角,現在改把時間軸交還自己.

[你是以哪種形式的存在]
[你設定他人又是怎樣的存在]
[從主觀的投射探知客體的意移氛圍]

決定以主體扭轉客觀的存在
為與不為
為而不違

不為似乎是個假性的決定
逆水行舟

心念的波折至此



13 7月, 2008

似遠又似近的緣分

離開石老師的教學已經有諸多年了,但是他給的影響與思維漣漪卻仍舊存在著,證明了他與我的生命曾經有過的互動. 今晚,網上查閱資料時卻無意間讀到老師的大作,或許是伏羲八卦把我們又從斷離已久的時空又連結在一起.
貝里斯與台灣,是遙遠的空間距離,但資訊世界的物質機械,卻將我的思維又再扣連上石老師的思維痕跡.一邊湧上在狹小的東吳教師研究室裡與老師相處學習的記憶,一邊讀著後石器時代中的道家內容.也試著想用自己淺薄的心靈嗅聞道家之奧.
道家身心兼修的修為法,能如此的將身體與內在修為做結合,,的確令人佩服.但似乎無異於 孔老夫子對於人生掌握修為之教導.
出世與入世的分別僅在於人心, 人心出世,人生/身入世的修為法,會帶來現實認知的可能危機,甚至容易在遭遇外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出世的心逃避變成遁世.產生了心與身的不協調,對生命帶來失序.而失序的程度與時間長短,就端看修為者本身的境地造詣如何而定.
修為的知識化容易將人帶進霧裡看花的境界,就算你熟稔霧裡花的模糊型態,但還是摸不清花的真實.心為身之主,身體的確是"庵",所以維持身體的"堪用",的確是當前修士需重視的一項課題.畢竟沒有了身體做為器具,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但維持其生命投資的比例平衡這個要點卻是更為重要.心與身的投資,比例上應該是投資主人會比僕人來的值得且有效.如同丹道所提的人的身體臟器對照著不同的神明(詳情請參見石老師的後石器時代),也代表人的心的變化緊緊的影響著人的身體變化.這也便是象由氣轉,氣由理生的邏輯,當上層結構吃著魚子醬談世界飢荒時,下層結構只能依循著他們的在談笑風生背後暗藏的經濟利益分贓結果來過活.從這樣的社會學解釋,不知石老師會不會後悔敎了這個學生.這樣的比擬,也能在 顏子(顏回)聖者身上尋到,過著極儉約的生活,並且也只有短暫的生命,但他的德性與道學,卻讓 孔老夫子讚嘆不已.
如同 孟夫子所言,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丹道的學問也是以此為主體. 但正如聖經所說的,窄門只有少數人能行走通過,在通往遙遠彼岸的渡船口,總是有著終年不散的霧,考驗著人心與智慧.但卻因為不能說與說不得的理由,告訴我自己我的臂膀還不夠堅實足以支撐這個善緣.
人與天地萬物是一起脈動的,每個人也無時無刻不處在多度空間自己的作用力之下,於是乎,看清楚自己與天地,時空以及自己因果與業的關係,變成清醒的人的課題.這些課題會在修為的過程中時隱時現,與見林見山之喻有異曲同工之妙,唯有自己以自己的意識去種因得果,才能體會見山是山見林是林,才會又離彼岸近點,在且戰且走的過程中慢慢引導自己通過窄門.
煉丹最終就是得歸元,要歸元,就得守一,守的不是一,當然也就無所謂歸元的可能了.對於一的理解以及守/抱的方法,就又將落入不能說與說不得的範疇.
分析比較不是動筆寫這塵封已久部落格的動機,而是過程,從思念起到轉折思考最終至於靜止.這也是我當下運轉一周天後所得的結果,對錯留給上帝裁定,思念與期盼就由我剛剛的冥想與這裡的文字,跨過物質與精神的距離,傳達給尊敬的石老師.

09 2月, 2007

櫻花天空

在中研院生活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在環境中有很多的 花花草草圍繞著,櫻花,當然也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不知道是氣候異常還是如何,中午逛了一下,只看到兩株櫻花樹開了紅咚咚的櫻花,那當然就成為我照片下的題材了.

其實花沒有很多,環境景又不怎麼好(旁邊有工地的圍欄),於是就天真的繞著樹走,仰頭向上看,試著想找出有感覺的視角.於是這張作品就這樣產生了.我把前後景都模糊,只留中景清楚,試幻想著自己像綠繡眼般逐輕巧的從這多錯綜複雜的櫻花枝枒中鑽透向天的動態視感(雖然我在這張照片沒辦法真的拍出速度感).大哥阿...想像吧.....有時候幻想也是讓人年輕的一種重要元素喔 ^____^ y

從外太空貼近地球看台北101

Taipei 101

是每天上班下班都會看到的陸上景象
他很高,晚上又很亮,每天騎著小黑從他腳旁
溜過,就會興起一股要把他拍下來的衝動.

不過,跟很多的朋友一樣,當相機上手的時候,
就不知道該怎樣跟他互動,拍出亮麗的照片.
那種感覺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在要出國的前夕,總想留些紀念在心裡,於是就
帶了D80+28-200mm上班,等待下班把這個每天都
會見到的影像收納入我的相簿.

原來想停紅燈的時候拍(那個視角是我騎車的最大樂趣
跟真實記憶),不過...怕警察也怕被車輾過,加上安全帽太大,
沒辦法看觀景窗,所以作罷.後來乾脆把車停在路邊,坐在
小黑上就拍了起來.

拍這張圖的想法很單純,想表現101跟台北這個繁華都會間的
律動感.大部分的攝影作品都是把腳架架好,構圖好,然後用B快門或是較慢的快門速度處理,
拍出建築物清楚,下曾有汽車尾燈光影流動的畫面.不過我認為其實101也有動(就算是地球也會轉
動),相對於汽車是動的少一些,緩一些.所以我用手持的方式拍攝,創造出別人心目中的懶,或是失
敗造成晃動的影像來呈現出我的想法.

有點像是從外太空貼近地球拍101,卻沒用腳架的結果,上帝看101的景象大概就是如此吧!

01 5月, 2006

知識份子的危機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肩膀越寬的人,需要扛的擔子也就越重.
最近的知識份子好像不再是過去所指稱的那種"讀書人",
而變成是向金錢與權勢地位看齊的登徒子.
所謂的讀書人,是指擁有知識能力並且必須擔負起社會國家責任的人.
但現在的知識份子,只不過是擁有學歷與通曉專業術語的平凡人,
簡稱是書匠,或是技術人員罷了.
越接近政府運作的核心,越會發現政府運作上的盲點與發現自己的無力感.
你知道什麼是扁平式組織嗎?
知道扁平式組織為何是最有效率的模式嗎?
知道扁平式組織最有效率的假定前提是什麼嗎?
前題很簡單
就是假定組織內的成員都了解組織共同目標
遵守共同規則
能及時溝通
能即時互補,在合作的機制下完成任務
這樣的組織才會有效率,才有競爭力
目前我們國家機器裡面的成員
似乎每個人都往不同方向走
把行政職當作是鐵飯碗
公務員其實是服務職
但卻被自己矮化成為兼差職
每天就只知道準時打卡下班
知道不要被罵,躲掉外來的一切變動與革新
但卻忽略停下來看看你現在在這個國家機器裡扮演什麼角色
你有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還有哪裡需要補強?
誰需要你的幫助?
從你的專業去經營你的服務職
將你的服務極大化
這樣國家機器就會動起來
不會像現在一樣分崩離析
整天落在政治口水上
你是知識分子嗎?
你想過你扮演怎樣的角色嗎?
或許地獄已經為知識份子開了一個特別專區
別讓專區的名字叫做台灣!